《空出拿相機的手,是為了牽孩子的手》
孩子出生之後,我出門就幾乎不拿單眼相機了。
不只是因為「相機包」被「媽媽/爸爸包」取代,更是因為我想至少空出一隻手來,多牽幾次「那雙有保存期限的小手」。
在我伸出手、張開手掌,他還願意熱情回應並主動搭上的時候。
而且一邊背著大相機,一邊牽著小孩,一不小心,其實相機與鏡頭堅硬的金屬外殼容易跟孩子的頭撞在一起。(光用想的就很痛)
自此之後,隨著拍照拍得越多、越久,就越加發現我在乎的是專注在關係中的此時此地(here and now),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優先於用相機去記錄。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出門去島內慢活約10天,假期結束,一直被丟在後車廂的相機裡頭竟然連一張照片都沒有。
「那孩子的成長記錄呢?」很多人問我。
「有『拍到』就好,沒有必要一定要『拍好拍滿』,所以輕便的手機與隨身機足矣。」這是我近幾年以來的明顯轉變。
因此這兩張睽違超過七年、露營時孩子入睡之後的深夜山景照,彌足珍貴。
#我腦海裡最珍貴的畫面其實是父子倆各執一台相機一起等一起拍一起聊
(照片拍攝於2018.01.27 深夜11點左右的新竹五峰)
----------
❤來聽我分享饒富生命曲折的斜槓人生》》》https://goo.gl/QYvVnf【「讓天賦自由」發想-談天賦與熱情的實踐】(講師:陳鴻彬心理師/輔導教師/講師/作家/攝影師),有報名的朋友明天不見不散喔❤